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著名的《老照片》丛书以20年前的照片为界。当然也可以说以前的照片都可以叫做老照片,但我们今天探讨的基本以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
一。老照片国际市场收藏现状。
世界公认摄影术是法国人达盖尔在1839年发明的,而对摄影作品的收藏和拍卖在国际上已经至少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就系统出版了有关中国早期影像的书籍,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早期老照片的关注,但近五年则是国际收藏界开始关注中国的早期影像,欧美很多博物馆有专门的中国老照片的收藏,民间中国老照片收藏家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我想先谈谈国际市场上中国照片的收藏和拍卖状况。
我认识一个美国专门进行中国照片交易的商人,他一般买卖的都是1900之前外国摄影师来中国拍摄的照片,据他讲手里有中国早期照片几千张。他一般是早些年在欧美小型拍卖会或者交易会上买中国的照片或照片册,转手再卖给藏家。但去年底来中国的时候,就向我抱怨,说现在在欧美市场上,中国的早期照片越来越难找了,能够看到的价格贵的难以接受,所以也准备把他手里的存货大幅度地提高价格了。
在西方的拍卖会上或者世界最大的拍卖网---电子港湾上,同时代、同样题材、同样格式、同样品相的照片,中国题材一般是欧美照片的十倍价格,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摄影术普及较晚,早期照片拍摄少、存世量更少缘故。比如在西方很普遍的银版照片,由于存世量大,一般就几十到几百美金一张,但去年巴黎拍卖了一批中国早期的银版照片,品相很差竟然卖到了两万多欧元一张,但在国内,我还没有见过保存下来的银版照片,所以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还有一点,我个人认为,就象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这两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在国际事物中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概念”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关注,所以收藏中国早期照片的人这两年在国际上大量增加了。
就我的了解,现在真正有规模收藏和研究中国早期摄影作品的人基本都在国外,法国有个教授专门研究中国最早的摄影术传入过程;英国有一个学者投入巨资收藏了大量中国早期的摄影作品,正准备撰写相关书籍;而一个美国的汉学家还把有关中国早期影像照片册和书籍做了一个目录网站。有关早期来中国的西方商业摄影师像费利斯?比特、约翰?汤姆逊、托马斯?理查德等的作品这两年在欧美都有专著出版,这些研究书籍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国际上对中国老照片收藏热度的增加。
下面再说说国际上这些受追捧的热门老照片的门类:
1。早期外国商业摄影师拍摄的中国的照片。
在2005年美国一次拍卖中,一套由目前已知的来中国最早的商业摄影师瑞士人皮埃尔?约瑟夫拍摄于1859年的上海老照片成交价近20000欧元。其它早期的外国摄影师,比如1860年左右在上海拍摄的桑德斯(1862年和1869年),以及我们上面提到的1860年在北京拍摄费利斯。比特,和1870年左右在北京的约翰。汤姆逊等,这些摄影家的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影像记录,一般来说每张照片都是二三千美金。当时他们拍摄后大都是回国印制和销售照片,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很难找到这类照片,只有一些书刊上会零星见到一些。因此,只要是原作,自然价格不菲。
有关这些外国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一般都有相关照片册的出版物,虽然拍卖场里的摄影原作大部分没有签名,但根据出版物来考证摄影师和拍摄对象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这两年还不断有新的发现,比如英国2004年就发现了一批由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的编者,英国传教医师德贞拍摄的北京早期照片,大部分在1868年到1870年间,十分珍贵。这批早期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中国作品因为是中国第一批影像记录,拍摄角度也符合西方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很受藏家的喜爱。
2。中国照相馆拍摄的作品。
三年前,在网上拍卖中,一张中国早期照相馆拍摄的名片格式肖像最多卖到100多美金,而到了2006年,一张就很容易卖到三四百美金了,国际上很多收藏家也开始抢购中国人拍摄的早期摄影作品。
作为一种从西方传入的艺术,最早学会摄影术的中国人是在当时的几大通商口岸,比如广州,上海,福州,厦门等。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摄影师自立门户,开始了独立的商业运做,从而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照相馆。
广州的宜昌、上海公泰、苏三兴照相楼都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照相馆,他们的摄影师原来很多是画师,专门为人画肖像画,他们也把中国传统的肖像画技术运用到摄影中,因此拍摄了大量有中国特色的摄影作品,尤其是人的肖像。而一些化装照,分身照也是中国特色,并且给照片大量手工上色,就是摄影术和中国绘画充分结合的体现。
相比早期外国商业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作品,这些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则具有中国特色,更深入当时的生活,拍摄对象的范围更广泛。尤其是这些作品对研究中国早期的摄影发展史有实证作用,因为目前中国早期的摄影史料十分匮乏,我们现有的几本摄影史的书籍基本没有1900年之前的有价值的照片,聪明的外国藏家首先看到了这类照片的价值,留存在海外的这些照片受到了藏家的青睐。
二。国内老照片收藏现状。
老照片的收藏在中国刚刚起步,但这几年,老照片的价格在国内却是直线上升。同样一张西湖全景的老照片,在98年嘉德春拍上估价1500元,而06年上海敬华秋拍则估价达到12000元。嘉德是国内可查的最早拍卖历史老照片的公司,最早应当是在1997年秋拍开始的,但到现在嘉得依然是在邮品和古籍善本里夹带拍卖老照片。华辰开设了影像专场,但老照片占的比例目前并不大。相比国外照片拍卖几十年的历史来看,老照片的收藏和拍卖在国内目前总体来说还算是冷门。
在国内老照片的拍卖中,有几个事件引人注目。2003年中国嘉得秋季拍卖会上,两张上海外滩景色的全景照片估价1000元,最终以不可思议的14.85万元成交,一下子引起了中国拍卖界和收藏界对老照片收藏的注意;此后的一两年中,各拍卖公司陆续推出了一些老照片的拍品,成交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比如2004年嘉德春拍,一组拍摄于1870年前后有关上海和武汉风情的36张照片集,估价8000—9000元,成交价却达到了近十万元;2004年华辰秋拍会上,郎静山的两幅作品《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疏林峦影》顺利成交,开创了中国拍卖艺术老照片的先河;而中国书店2006秋季大拍一本估价两万元的美国舰队1908年访问厦门的照片册成交价达到了近二十万元,而引起藏家对老照片价格的感叹。
尽管目前老照片市场不错,但藏家有更好的预期,很多拍卖公司的人都感叹,好的老照片和照片册很难见到了,主要是藏家不出货了;而老照片的收藏者却在不断增加,很多有眼光的企业家加入了,有些藏家做专题收藏,比如颐和园、圆明园、西湖等,还有各种民间摄影博物馆的筹办都给老照片的收藏加了一把火。
三。老照片价格判定。
在外国人制作的中国老照相册里,一般第一张照片都是跑马场的照片,这反映了外国人的收藏趣味。外国藏家喜欢小脚女人照片,喜欢中国犯人砍头、凌迟等猎奇的照片;而我们的藏家则更喜欢一些民俗、建筑、风景的照片。但如何在成千上万的老照片中判定价格呢?
我作为一个老照片收藏者和中国老照片网的创办人,这几年一直在研究老照片国际和国内市场行情,与世界各地的老照片交易商和收藏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觉得历史老照片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照片制作年代。
照片是对“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广告语)的真实记录。因此,拍摄时间决定着真实记录历史开始的时间,也就是老照片的历史价值。年代越早,印量很少,保存下来就更不容易,价格就上去了。
年代早的照片不仅仅是一张人或物的简单记录,它对研究摄影史很有实证作用。2002年,在苏富比拍卖行巴黎分部举行的历史照片拍卖专场上,一张拍摄日期为1825年被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照片,以39.8万美元的成交价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人们重视的就是他的史料价值(当时的拍卖不允许照片出境,否则价格将会更高)。在中国,这种对摄影史有实证作用的照片还基本没有在拍卖会上出现过,但我相信,随着老照片收藏队伍的壮大和国际藏家的竞争,这类照片必定会涌现出来,价格也不可限量。上面提到的2004年嘉德春拍,有关上海和武汉风情的36张照片集,估价8000—9000元,只所以成交价达到了93500元,就是因为拍摄时间在1870年左右,时间较早的缘故。
当然,判定一张照片的确切拍摄时间,是一个专门学问(除非照片上有真实、明确的拍摄时间,比如早期在北京拍摄的拖马斯?理查德的照片上一般都写着印制时间,十分难得)。需要综合考虑摄影师(室)活动年代、照片的感光纸种类、人物的服饰、或风景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2。影像的题材。
老照片是中国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越是中心明确,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上面提到的长城,还有北京故宫,上海外滩等各地的风景的老照片都是藏家追逐的对象。2003年嘉得两张上海外滩的照片卖到了14万元,题材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些老照片对研究各地城市发展,建筑历史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但受到个人藏家的喜爱,也是很多博物馆的收藏对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在早期的摄影作品中,民俗照片是对单纯人像作品的一个突破,是第一批从摄影室里走出去拍摄的作品,对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价值很大。很多早期在中国的外国职业摄影师拍摄的中国街头的民俗照片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张都卖到了1000—2000美元。
而一些名人题材和反映社会重大活动题材的摄影作品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而成交火爆,这次中国书店的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的照片就是因为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引起藏家的兴趣而得以高价成交的,而早在1998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册记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江浙两省送粮食进京,朝阳门外太平仓验米的照片,是难得的史料,成交价达到22000元。
3。尺寸大小。
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并且大照片更具有装饰性,因此很多品相完好的大尺寸的照片,拍卖价格都超过万元。在嘉德近一两年的拍卖中,几张不同的上海全景照片长度都超过一米,成交价高的三四万元,最低也超过了一万元。在目前的古玩市场里,清代的照片很少有大于三十厘米见方的,从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不等,稍微大一些的照片一般都是几千元的价格。一般的民国风景或集体照,长度超过三十厘米的,价格也超过千元,而超过一米的用转机拍摄的长条民国照片,价格都在五千元以上,许多一米多的风景照片都超过了万元。
4。摄影师(室)的名气。
同样或同类的摄影作品,照片上有摄影师或摄影室的标志或签名,能够断定是知名摄影家的作品的,价格自然高于同类。
在国际上拍卖的中国早期人物和民俗摄影作品中,如知名摄影家桑德斯、米勒、汤姆逊、查尔德的作品很多都超过了2000美元一张,远远高于未知姓名的摄影家作品,他们的很多作品在照片上或背后摄影室者的商标。
而对于国内早期的照片来说,我们基本没有外国那样的职业摄影家,而大部分是摄影室里的商业摄影师。中国最早的著名摄影室(当时叫照相楼、照相铺或照相号)有香港和广州的宜昌、缤纶照相,上海的公泰和苏三兴照相及天津的元彰、梁时泰照相等。如果照片上有摄影室的商标,能够断定具体摄影室的作品,自然价格要高于无名氏的作品。
而民国时期,我国也第一批艺术摄影师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的艺术摄影作品价格自然较高。上面提到的郎静山的《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疏林峦影》第一次拍卖就分别以4.4万元和2.2万元成交。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郎静山的《湖山揽胜图》成交价达到80多万元,创造了中国照片的拍卖记录。当前来看,艺术摄影老照片普遍高于纪实的老照片,但除了郎静山外,民国其他大师的作品目前很难看到,未来肯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5。照片相关题跋。
很多早期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尤其是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在印制过程中,手工增加了相关题跋(大部分在相片顶部)。这些题跋,不仅真实、准确地说明了照片拍摄年代、地点和照片内容,有些照片的题跋甚至占到了照片很大部分,这些题跋结合了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不仅使照片有了中国特色,也增加了照片的艺术特性。在古玩市场,这种照片一般来说很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当然,如果人物照片有被拍摄者在照片侧或背面的亲笔签名,价值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老照片价格,除了上面五个主要因素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照片的品相、同一张照片的印制数量、是否发表过、是否名家收藏过以及是否是当前市场上阶段性的热点等。所以判定老照片的应当理性分析,综合判断。
从华辰上次的影像专卖来看,历史老照片包括艺术老照片的价值相对当代影像还处在一个低价位,这主要是中国的老照片的收藏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原因。市场上好的老照片的流动数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刺激买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
现在,世界上最贵的当代摄影照片是在2007年2月7日伦敦索斯比拍卖行创造的,德国艺术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拍摄于2001年的大画幅对开摄影作品《99美分》拍卖价格超过了330万美元;而世界上最贵的老照片则是2006年2月14日在纽约索思比拍卖行创造的,照片《池塘月光》,价值290万美元,是一张100年前印制的老照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外的当代影像和历史老照片价格差距并不大。而国内市场上,当代照片几万元一张而老照片则几千元一张,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这也提示我们,在中国,老照片收藏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良好的升值空间。